一、学校简介
深圳大学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助力深圳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校42年,深圳大学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了近30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目前,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二、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于1983年与深圳大学同期创办,是深圳大学面向社会,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的办学机构,是深圳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继续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一道,共同构成了深圳大学人才培养体系。
经过40多年的稳步发展,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社会声誉卓著。2017至2024年,连续八年荣获“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高校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称号。
学院位于独立的深圳大学罗湖教学区,地处罗湖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是深圳市政府投资兴建的规模最大、门类最全、设施最完善的继续教育基地,拥有专用高端培训室、多媒体教室、网络与设计实验室、现代化报告厅等各类教学活动场所逾百间。
学院以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精致务实、质量优先为指导,努力培养具有开阔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服务“双区”发展、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建设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成人终身教育基地而努力。
三、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于1984年成立,由清华大学对口援建。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91人,研究生768人,博士研究生18人。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包括日本工程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创新人才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杰出人才1人,教授25人(含特聘教授9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98人、博士生导师14人。
学院拥有3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器人工程;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光机电工程与应用、智能系统与智能制造;2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型硕士点:机械工程、控制工程、智能制造技术。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视野开阔、注重实际、乐于创新、崇尚竞争”等特点,已有一批毕业生在国内业界崭露头角。
四、机械工程高级研修班简介
(一)培养目标:
本研修班旨在培养从事先进制造、微机电系统、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智能检测与控制、人因工程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本研修班的毕业生应能独立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与研制、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工程项目的开发与组织。
(二)研究方向:
1.先进制造
2.微机电系统
3.机器人与智能装备
4.智能检测与控制
5.人因工程
(三)报名条件:
1.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在2023年3月之前本科毕业且获得学士学位。
(3)目前从事与机械工程相关的技术或者管理工作。
2.资格审查:
(1)本人身份证、学位证、毕业证原件及2份复印件。
(2)申请人所在单位须对申请人的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等方面做出鉴定报告,并密封加盖单位公章。
(四)招生人数:60人。
(五)教学方式:
1.授课方式:面授+网络直播在线授课等形式
2.面授地点:深圳大学
3.授课时间:周一至周五的晚上或周六、周日
(六)学制与收费标准:
1.课程学习时间:1-4年(标准学习周期为1-2年,最长不超过4年);
2.课程学习培训费:36000元(不含申硕论文指导费),一次性缴费;
3.前50位报名缴费者免交申硕论文指导费(6000元/人)。
(七)缴费方式:
培训费: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开具深圳市财政非税收入缴费单据,扫码缴纳,缴纳后可自行下载电子发票。
(八)报名方式:
1.即日起开始报名,额满为止。报名人员须提前向招生办老师进行预约。
2.通过现场或者快递递交报名资料:①两张一寸免冠照片不限底色;②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本科成绩单复印件或扫描件;③填写报名表;④申请人所在单位推荐意见,密封加盖单位公章。
3.学院收到报名材料后组织资格审核,资格审核通过后10天内,在深圳市财政非税系统缴纳培训费。
(九)学员须知:
1.经审查通过后,发放同等学力申硕研修班录取通知书。
2.正式开班开课后,学员因故不能坚持上课者视作自动放弃学习,不退费用。因学员自身对班级或学校造成不良影响者,我院保留对其强制退学的权利。
3.如遇教师学术活动、出国访问等特殊情况,相关课程的开课学期、课时安排及任课教师等可能视情况进行调整。
(十)联系方式:
1.联系电话:
尹老师:0755-26532393,17724682571(微信同号)
李老师:0755-82113078,18607552831(微信同号)
2.报名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粤海校区设计部落310室
深圳市罗湖区解放路4008号深大罗湖教学区A803室
3.网址 :https://cce.szu.edu.cn/tdxl/zsxx.htm
4.深圳大学机械工程高级研修班招生咨询QQ群:906458620
深圳大学机械工程高级研修班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高级研修班主要面向机械工程行业及相关工程管理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满足粤港澳大湾区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对自身专业技术知识提升的需求。机械工程高级研修班培养目标包括: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优秀学员;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3)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4)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独立运用本领域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
二、培养方向
1.先进制造
研究利用精密加工与材料塑性成形技术进行微模具及光学模具制造的技术方法与手段,研究精密加工与成形制造过程中的新原理、新工艺、新方法与新装备。研究精密加工与成形过程中提高加工效率、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培养具备掌握先进制造技术手段的专业技术人才。
2.微机电系统
围绕微机电系统中纳米表面功能化核心价值提升,探索微纳光机电磁传感器材料生长、电极设计光刻和器件封装工艺,发展微机电系统制造装备和技术,培养具备微机电系统技术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
3.机器人与智能装备
运用机械设计手段研究非标装备设计及制造、机器人本体及外围应用设备的设计制造以及智能装备的开发。培养具备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机械设计、控制系统开发、工业应用知识与技术的专业人才。
4.智能检测与控制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企业,培养掌握检测基础知识、视觉检测技术、光学检测技术、信号分析监测技术、探针式检测技术等技术手段及相关控制算法的专业技术人员。
5.人因工程
从认知、生理、感知、情感等多方面研究人体行为、能力以及局限,并应用相关知识提出优化系统设计方案,提升系统效益与效率,进而实现使用者对高效、舒适以及安全系统使用的需求。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机械工程高级研修班学员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2.学员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及科学研究。课程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培养。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形势、政策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创新意识和献身精神。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专业实践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和公益劳动,加强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锻炼。
5.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保证经费、实验条件的基础上,积极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和组织学生定期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和把握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信息。
7.加强工程应用实践,主要是根据学生所在单位的特点,结合培养目标和选题意向,深化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本单位的技术改造和高效生产。
8.课程学习周期一般为1-2年,最长年限不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学员从事专业学习前需完成的公共基础课程,包含英语与政治;学员从事科学研究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具备的基础技能课程,包含工程伦理和科技论文写作。
2.专业必修课: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性必修课程,适用于各研究方向。
3.专业选修课:学员从事专业方向相关或感兴趣的课程,选修课突出专业特色,重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研究方向及学科的交叉。
4.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分总数为32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为18学分,选修课程14学分。
5.课程设置:详见附件《机械工程高级研修班课程设置表》。
附件
机械工程高级研修班课程设置表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教学 方式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公共必修课 |
英语 |
2 |
32 |
1 |
讲授 |
考试 |
必修课平均分不低于75分 |
政治 |
3 |
48 |
1 |
讲授 |
考试 |
工程伦理 |
1 |
16 |
2 |
讲授 |
考试 |
科技论文写作 |
1 |
16 |
2 |
讲授 |
考试 |
专业必修课 |
专业英语 |
2 |
32 |
2 |
讲授 |
考试 |
数值计算 |
3 |
48 |
1 |
讲授 |
考试 |
机械系统动力学 |
3 |
48 |
1 |
讲授 |
考试 |
机电控制工程 |
3 |
48 |
1 |
讲授 |
考试 |
专 业 选 修 课 |
先进制造技术 |
2 |
32 |
1 |
讲授 |
考试 |
不低于14学分 |
现代设计方法 |
2 |
32 |
2 |
讲授 |
考试 |
机电一体化 |
2 |
32 |
2 |
讲授 |
考试 |
工业机器人 |
2 |
32 |
2 |
讲授 |
考试 |
人机交互理论与应用 |
2 |
32 |
2 |
讲授 |
考试 |
机械工程前沿 |
2 |
32 |
1 |
讲授 |
考试 |
智能检测与虚拟仪器 |
2 |
32 |
1 |
讲授 |
考试 |
机器人学导论 |
2 |
32 |
2 |
讲授 |
考试 |
微纳制造技术 |
2 |
32 |
2 |
讲授 |
考试 |
机器视觉 |
2 |
32 |
1 |
讲授 |
考试 |
增材制造技术 |
2 |
32 |
2 |
讲授 |
考试 |
2025 年6月23日修订